大慈家園全出動 南投灑淨愛延續
110年11月20日大慈育幼院全院上下前往進行大院童新居灑淨祈福,院童莊天傑跟介志也受邀共襄盛舉,為一起長大的莊保賢祝賀。 保賢談起離開大慈之後的際遇,她感謝幼時在大慈培養出的獨立精神,並體會到認真不一定會成功,但不認真一定什麼都沒有,她兢兢業業的為了打造一個甜蜜家庭,每一刻都非常努力。 保賢的同修表示夫妻倆在鄉里間廣結善緣,知道保妹來自大慈育幼院感到讚嘆。他感嘆大眾都不知道佛光山有慈悲基金會,現在的地點以後可以做為基金會的辦事處。他笑著說:大慈的孩子都是一家人,要把新落成的民宿當成自己家,隨時歡迎大家來。 目前從事太陽能板事業的院童天傑感念大慈的生活教育,讓他出了社會不管是在洗衣、打掃各方面都能照料好自己,所以更能夠全心全意的發展事業。 介志從事水果經銷也有聲有色,他談到自己為人父之後,才意識到自己小時候有多麼頑皮,他感恩大慈所有老師犧牲青春年華,來陪伴跟教育自己。 老師們也分享當年大哥哥、姐姐們在院裡面的生活點滴,雖然當時候物資貧瘠,但在老師們的細心教育下,孩子們囊括學校裡所有的獎項。談起往事,大家在感動的氣氛中笑聲不斷。 導師依來法師看到大院童們的懂事跟成長,以金山禪師養蘭的故事勉勵所有院生,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歡喜,人生困境都是ㄧ時的,要能像哥哥姐姐一樣懷抱著希望,努力往未來邁進。不用擔心讓人家知道來自於大慈家園,佛光山就是自己的家,大家都是一家人,要互相幫助、團結,一定會有很好的將來。 大家在茶敘的時候聊到院童們以大慈經驗教育自己的孩子,讓孩子不管是在工作、課業上都表現傑出,尤其特別孝順,為父母減輕了很多負擔。大慈家園起源自師公的愛,經由師長們的付出,及十方大眾的護持,這份愛已經蔓延至下ㄧ代。 大家依依不捨的互道別離,競相爭取要成為下一次的東道主,招待來師父及大慈院生,場面溫馨感人,有如大家唱誦的歌謠,我的家庭真甜蜜,而我們的家鄉就是佛光山。
<詳全文>
古志勇繪出生命力 看見不一樣的人生
一句承諾,串連起16年繪畫生命力的故事,展現出過人的生命韌性。「願.藝」古志勇創作個展,10月2日至31於佛光山潮州講堂展出近百幅作品。2日開幕茶會,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、屏東縣綠舍美術研究所榮譽理事長莊正國、屏東縣美術協會會長莊瑞賢、藝術家黃冠騰、張貴琴、陳景輝等上百位地方人士到場致意。 莊正國是古志勇的啟蒙老師,他表示,從古志勇每次畫畫的專注與學習力就看到他的天份,因為古志勇是布農族,鼓勵他把布農族內在的生命力及精髓展現出來,感動別人。 古志勇說,曾有法師問他:「你看起來很像出家人,有沒有考慮出家?」他回答:「我雖然沒有出家,但我的心已是出家人,我可以把佛光山的事情,告訴和我同樣的年輕人,讓他們知道佛光山在做什麼。」如今作品有展出機緣,他很願意和大眾分享他創作的生命故事。 依來法師致詞說,1999年921大地震,也讓古志勇的生命出現轉折;來到大慈育幼院,有老師的照顧、陪伴與關懷,讓他盡情發揮藝術才華。開個人的畫展,畫得好不好都是其次,最主要是讓他多些歷練,凡事要靠自己,不怕辛苦自己來。也感謝莊老師的引領,讓古志勇用畫畫重新走出自己的人生,創造自己的價值。 潮州講堂監寺如慶法師表示,古志勇是佛光山栽培出來的藝術家,先前在佛光山南台別院展出很成功,讓佛光人感到與有榮焉;在他身上看到堅持及感恩,展出作品中都是他的生命故事,期待他成為佛光山的畢卡索,展現藝術家的生命力。 莊瑞賢表示,一個年青年有這樣的創作很了不起,讓人感動,從每件作品中,可以看出他創作單純又純潔的心,保持作品最原始的生命力。 圖說: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、潮州講堂監寺如慶法師、啟蒙老師莊正國、屏東縣美術協會會長莊瑞賢及畫家古志勇,一同為展覽正式開幕。 人間社記者王墩山攝
<詳全文>
古志勇VS南台別院義工 畫出自然之樹的堅持
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於8月19日舉辦教育推廣課程,邀請大慈育幼院培育出的藝術家古志勇老師指導,運用國畫「沒骨畫」技法,讓義工們親自體驗,創作出個人專屬的自然之樹。 古志勇對對藝術創作的理念,認為只要堅持創作,即使是贈送的結緣筆,依然能創造傑出的作品。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表示,美術館的義工們,長期在藝術展場的薰陶下,耳濡目染的同時,不忘初心,啓發內心的真、善、美,透過教育推廣課程,提升義工的美學賞析與藝術素養,並向藝術家學習堅毅精神,克服逆境,勇敢朝著目標前進。 展場內寬闊的空間,經由古老師的引導,觀想大自然環境中,樹木的姿態與生長狀態,樹由根部往上茁壯,下粗上細運筆,簡易的口訣,一上二右三左,枝枝節節就躍動在宣紙上,乾擦法是初學的入門,可以避免墨汁因控制不當而暈開的畫法。 國畫的主要工具有筆、墨、梅花盤及襯墊布,梅花盤是初學者的入門工具。古老師說,畫樹木和雲,是大學求學過程的重點練習。梅花盤乾枯的顏料,加入水元素,使顏料恢復亮麗繽紛的色彩,所以顏料是沒有過期的顧慮。就如人生的精采,必須透過堅持創作,將生命故事化為圖畫,自在揮灑,朝著夢想不斷邁進。 墊襯布有黑、白二色,黑色襯布有利吸收宣紙上過多的墨汁,並防止墨汁、顔料沾上桌面。白色襯布墊於宣紙底部,方便色彩濃淡的辨識。古志勇老師喜好選用泛黃的宣紙作畫,泛黃的宣紙,是時間在紙上轉換的自然底色,無法用人工手法制作。國畫中雲朵的呈現,不是墨汁可以渲染出現的效果,而是利用外景,例如高山、大樹的型影勾勒出全景圖,適度的留白,留白才能營造空氣的流動,雲就飄浮了。 「找出自己的興趣,堅持創作,運筆作畫,留下空間與觀察大自然生態,大自然裡生命的孕育與成長,都是推動創作的元素」,古志勇表示,這是他在畢業多年之後,才領會出的人生道理。 第一次提筆作畫的義工不在少數,用沾滿墨汁的筆,一筆直線的在紙上運筆,墨色由濃轉淡,筆峰由密到疏,原來簡單的落筆,卻是不同效果的展現。短暫的教學,每位義工的自然之樹,千姿百態,枝葉茂密,畫面構圖各有巧思,能動筆作畫,就是享受自己創作的最大樂趣。 佛光緣美術館的教育推廣課程,提升了美學概念,拉近了義工與藝術家的認同感與默契,義工們更貼近藝術家的創意設計理念,義工們滿意自己的畫作,教學相長,是星雲大師長期推廣教育的宗旨,以藝術弘揚佛法,落實人間佛教。 「願、藝」古志勇個人畫展,展期至9月16日止,每逢周六、日,古志勇藝術家親臨現場導覽解說,並以藝術美學創作之相關訊息,與參訪者互動,歡迎民眾前往參觀。 圖說:古志勇老師分享自己創作。 人間社記者鄭佩香攝
<詳全文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