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慈兒女教養子女有成 歡喜感恩回山禮佛
鳳凰花開畢業季,大慈育幼院接連迎來好消息。60年代的大院生蔡保賢、何姵誼、莊介智教養兒女有成,參加2022年升學考試皆金榜題名。 蔡保賢的大女兒錄取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工系,二女兒錄取台中女中;何姵誼的女兒考上北一女中;莊介智女兒則是錄取成功大學政治系。三名大院生感謝師公的栽培和師長的教誨,出了社會成家立業,帶領家眷傳承大慈院訓「尊師重道我應該,不怕辛苦自己來。」的精神,教導子女敦品勵學,以感恩惜福的心報答師恩。 大慈育幼院導師依來法師與院長蕭碧涼師姑7月30日帶領大院生與家眷一行11人到大雄寶殿禮佛,並前往傳燈樓與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接心。慈容法師談到大師兒時處於戰亂時代,與父親失聯,更在貧困的環境中成長。因此大師更能以同理心創立大慈育幼院,為孤苦無依的孩子創造平安快樂的童年。多年來隨著佛光山的發展,也開發多元的教育方式,因為佛光山不只是一個宗教場所,更是可以讓青年學習、交流的舞台與國際接軌。慈容法師接著頒發獎助學金給三位青年,鼓勵他們參加青年團活動,開發獨立思辨能力及拓展國際視野。並於大師法相前留下合影。 為了歡迎大院生回家,育幼院師生將視聽中心佈置得很溫馨,特別準備的回顧影片,現場充滿笑聲,愉快溫馨。何佩誼感動表示,能夠回家真好,回憶幼時因父親早逝,她輾轉寄宿親友家及至11歲之齡,由姑媽陪同申請入院,感謝依來法師慈悲讓他破例進入育幼院,後來普門中學畢業,就讀基隆女子佛學院,徹底改變年少輕狂、叛逆的個性。成家之後養育女兒,常常聽到親友誇獎女兒乖巧懂事、自動自發,這都是三好教育潛移默化的結果。 蔡保賢表示,很開心全家人陪同她回家來,與育幼院家人一起見證她自9歲從印尼亞齊省來佛光山的成長點滴,與師長們數十年為孩子奉獻青春歲月的成果,影片中呈現成長紀錄照片,不禁熱淚盈眶,感動萬分。她說,現在全家同心協力在南投信義鄉經營餐飲事業之餘,會將佛光人這份愛與關懷傳遞給偏鄉弱勢的居民。 依來法師以「師公給王子公主的一封信」讓大家深入師公願心,育幼院就是孩子永遠的家,舉辦這次活動除了表揚二代青年的學業表現,更是要凝聚育幼院的家族情感。在場還有何佩誼的姑丈及姑媽分享,姑丈廖財源欣慰的說,因為何佩誼的蛻變,廖家全家族數十年來都是大慈育幼院的義工,以「滴水之恩,湧泉以報」護持。兄弟、妯娌與子女,個個家庭圓滿法喜,一切都要感謝佛光山成就。 「媽媽以身為大慈育幼院佛光兒女為榮」,受獎青年何佩誼的女兒表示,常常跟著媽媽回佛光山巡禮,感受到媽媽童年的愛;在學業方面,他認為自己並不聰明,只是像師公信裡說的一樣,很認真、很努力的,每天進步一點點。此外,大院生李道偉也以視訊的方式恭喜同學,他分享當年為院裡節省註冊費,跟張成清互相激勵努力讀書,如願考上公立學校,期許大家要把握現在,積極創造未來人生。 依來法師勉勵與叮嚀,「眾」的力量很重要,要珍惜佛光山這個大家庭,艱苦一起承擔,成果也能一起分享。實踐大師的慈心悲願,如《華嚴經》所說的:「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」的願心,大慈育幼院經過慈容法師使命必達的完成大師所託,依來法師有情有義的貫徹大師叮嚀—給孩子藝術的人生,之後接棒的老師王智鳳直下承擔,還開創了大慈育成中心,於今蕭碧涼任勞任怨、全心照料,讓育幼院能夠永續,希望所有的佛光大慈育幼院兒女都能像師公信中所說,要感恩、要付出,一起將師公的愛傳承下去。 圖說: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與大慈兒女接心。 圖/大慈育幼院提供
<詳全文>
〔人間菩薩〕歌聲所至願力所成 曾黎明與大慈合唱團
佛光山大慈育幼院合唱團時常在佛光山各大活動中擔綱演出,這群王子與公主,他們以童稚的嗓音,唱出純淨與感動,滿臉的笑容、活潑的帶動,讓大家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歡喜。而這些演出,來自曾黎明的指導成果─他是大慈的音樂老師,是一位義工。 時間回到1979年,曾黎明還是大二的學生,他的學姊在佛光山出家,引領他到大慈育幼院,因此認識現任大慈育幼院導師依來法師和院長蕭碧涼。彼時,他看到一群孩子圍繞在風琴旁唱歌,那天真模樣深深印烙在他心底。受依來法師邀請,從此在學期間每年寒暑假到大慈帶領營隊,以音樂帶動活潑氣氛。 曾黎明除指導大慈育幼院合唱團,也在寶華寺、普賢寺等道場合唱團指導。曾黎明音樂造詣深厚,具備活力、熱忱、耐心,與過人的指揮和教唱功力。令人驚訝的是,曾黎明大學讀的是外文系,那麼非音樂系出身的他,如何帶領合唱團,唱出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歌曲? 「一切都是願力所成。」真正開始教合唱團是大學畢業後,他加入壽山寺青年會,因曾是大學合唱團團長的經歷,法師邀請他教大家唱歌。待上台教唱時,他才意識到自己只會唱歌,不會指揮,法師說:「你要發願。」這句話讓他如當頭棒喝:「對啊,我要發願,雖然不會但可以學習。」曾黎明回想大學合唱團指導老師如何教導,他期許自己要像老師一樣教導,他心中並生起一個想法:「以後星雲大師到哪裡演講,我們合唱團、我們的歌聲就要到哪裡!」 曾黎明訓練大慈育幼院的孩子發聲、唱腔、儀態,最重要的是帶給孩子自信,和從音樂中感受到快樂。孩子們從音樂中培養自信,唱出的歌聲也讓大家聽了心生歡喜。 2015年,星雲大師至揚州講壇展開連續三天的心經講座,曾黎明也帶著大慈育幼院的孩子連三天表演歌唱和舞蹈。第一天〈觀音靈感歌〉的反應平平,甚至認為小孩子不可能唱得這麼完美。也許菩薩真有感應到,第二天〈心經〉還不到三分之一,設備出狀況,導致音樂中斷,但孩子記得平時的教導,在台上無論任何狀況,歌聲都不能停下,最後是以清唱全場唱完,結束後掌聲如雷,久久不歇,許多人感動落淚。「那一刻大家終於知道,大慈孩子的聲音是最真實真誠的。」 大慈育幼院合唱團成員年齡參差不齊,從幼兒園到大學生都有,有的年紀小的還不認識字、口齒不清,對於曾黎明是一大挑戰,他採土法煉鋼方式,逐字逐句教。先聽完旋律後讀字,每一個字都讀清楚再逐句唱,所有音都準確後才教下一句。接著分組考試驗收成果,只要一個音唱錯就必須停下來,重複到對為止。 曾黎明還帶他們去專業錄音室錄製歌曲,「孩子們錄音時會很緊張,不過他們都蠻開心的,因為有種新奇感,和在育幼院唱歌時完全不同。」大慈育幼院也錄製了專輯,包括膾炙人口的〈遇見文殊菩薩─文殊心咒〉,和〈童聲童語─歡喜心〉,以及讚頌佛光山50周年的〈讚頌樂章〉,和紀念大慈育幼院50周年的〈佛光慈音50〉。 曾黎明還展現作曲才華,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2018「三好兒童歌曲」徵曲活動,以〈謝飯〉獲低幼兒組人氣獎,希望透過這首曲子的傳唱,讓大家了解凡事要心懷感謝,感謝所有成就的因緣。 圖說:曾黎明(右)帶著大慈的孩子至錄音室錄製歌曲,大家都非常開心。(資料照片) 圖/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提供
<詳全文>
〔人間菩薩〕大慈花車義工黃重義:要做永遠的義工
每年春節大慈花車,為首的彌勒佛車都是由義工黃重義擔任駕駛,黃重義自2002年投入駕駛春節大慈花車,從一開始的主題花車,到2008起一直擔任彌勒佛車的駕駛,至今20年沒間斷過。想到大慈育幼院這個大家庭的孩子們,今年已經74歲的他,更發願要持續做義工直到不能動為止。 黃重義說,當年佛光山舉辦素食美食大展,時任佛光會分會會長的他和會員一同擺攤,那個星期的每天早上約10點多,都會先聽到鼓隊的隆隆鼓聲,一看是大慈育幼院的花車與表演隊伍經過。「那樣的行程,大人光是走都覺得累了,更何況他們是一邊表演,一邊走著上坡的山路。」 「一般的孩子,這個時候應該都是被呵護著,正開心地跟著父母到處遊玩吧,但大慈的孩子並沒有。」表演每天上、下午兩場,黃重義每天這樣看著隊伍經過,心中萬分不捨,更觸動他的是孩子臉上燦爛的笑容,於是他發願,每年春節都到大慈育幼院當義工,這樣一念,就是延續至今20年的緣分。 開著花車的黃重義,臉上總是充滿熱情的笑容和往來遊客打招呼,希望將歡喜帶給每個人,「可能台灣人比較含蓄吧,有時很熱情的跟人打招呼,對方卻別過頭去,心裡會有點難過。」不過他認為,不能因為這樣影響到他的笑容,此時就回想一些開心的事情,當真正打從心底眉開眼笑時,自然能打動對方,進而回應。 駕駛花車一天三場,其實很辛苦,但他體認到,這個社會上,許多人因心中的不快樂滿臉憂愁,既然有因緣來到佛光山這處靈山勝境,那就要將快樂帶給他們。由於疫情,來山遊客當然受到影響,但是當義工的真誠沒有改變過,他說,雖然戴著口罩看不到臉上的表情,但是從眼睛可以看得出是否歡喜,「看到別人因為我們而喜悅,會愈做愈快樂。」 駕駛的彌勒佛車上的彌勒佛也更迭好幾次了,每一尊經歷過的彌勒佛,他都可以細數其特色,「之前的彌勒菩薩已經到日本去了,現在這尊彌勒菩薩笑口常開,還有一群童子在他身上,很吸引小朋友跟他親近。」 黃重義現在也是終身佛光社輔布教師,他認為為很多事情要投入才能深入,才能了解,因為投入才了解佛光山,才能真正落實「三好」、「四給」,才能將這精神感染所有來山遊客,他們來到佛門聖地,除了禮佛,也得到歡喜。他最感動的是大慈的孩子們,為了春節表演不知犧牲多少娛樂時間,過程很辛苦,大家都是依教奉行,愈來愈歡喜。 圖說:開著花車的黃重義(中),臉上總是充滿熱情的笑容和往來遊客打招呼,即使戴著口罩也是如此,希望將歡喜帶給每個人。 人間社記者林淑妙攝
<詳全文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