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
佛光山全球資訊網
愛心贊助
網站導覽
聯絡我們
首頁
>
大慈故事
>
大慈新聞台
Untitled Page
老榮民與佛光人的四代同堂情 見證「以眾為我、化我為眾」
人間社 李生鳳 綜合報導
高雄市岡山榮譽國民之家10月31日榮民節舉辦慶祝大會,會中表揚榮民長輩捐贈榮民之家的義舉,其中一位榮民林英傑已於9月27日往生,享耆壽96歲,受邀代為出席的是佛光人何柑惠。這背後交織的是一段長達20多年,沒有血緣卻親如家人的四代同堂感人緣分。
「以眾為我、化我為眾」,出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智慧法語,林英傑視為座右銘,也是他一生的總結。林英傑1929年生,貴州省荔波縣人,曾參與徐蚌會戰、古寧頭戰役。1964年退伍,1974年參與十大建設,後在營造公司從事模板工作,退休後在旗山區過著獨居生活。
林英傑對於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很有共鳴,親近旗山禪淨中心,覺得這是他安住的地方,希望道場能協助身後事。透過轉介,林英傑找到佛光山萬壽園,表達往生後要奉安於此。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南區執行長蕭碧涼得知後,隨即安排基金會啟動關懷獨居長者,委由同住旗山的義工何柑惠前往關心。
何柑惠自1988年就與大慈育幼院結緣,見到育幼院老師將院童視如己出,深受感動,全家投入做義工。春節一家三代就在佛光山團圓,協助大慈花車遊行。
「送你一個爸爸!」因蕭碧涼一句,何柑惠接下這任務,慰問關懷記錄表上記著接案日是2004年8月13日。何柑惠將林英傑當成自家人,邀請他參與家庭活動、除夕圍爐,當然也到佛光山。而那老舊泛黃、承載著一筆筆回憶的記錄表,至今仍然保留。
何柑惠將林英傑視為父親,稱呼「林伯伯」,孩子們稱「林爺爺」,孫子看到他就喊「阿祖」。沒有血緣的四代同堂,有著最溫馨的天倫之樂。
隨著年歲漸長,考量獨居的不便,林英傑賣掉旗山的住屋,2016年入住岡山榮家,賣屋所得當然又捐了出去。入住榮家後,何柑惠一家、蕭碧涼和大慈育幼院院童不時去探望。「英雄我們喜歡,豪傑我們學習」,就是院童對林爺爺的崇拜。
林英傑最喜歡大師《貧僧有話要說》中的〈真誠的告白─我最後的囑咐〉,他落實大師「給」的精神,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全捐出,既然不須養家活口,那就用在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身上。
今年農曆春節,林英傑到佛光山走春,跟著大慈育幼院花車遊行,一路上精神奕奕,而這也是他在佛光山最後的身影。之後健康狀況急轉直下,9月住進高雄榮民總醫院安寧病房。當月颱風樺加沙重創花蓮光復鄉,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成災,在生命倒數之時,他仍惦記著花蓮災情,捐出最後的積蓄。
岡山榮家10月9日為林英傑辦告別式,簡潔、嚴謹又莊嚴,10日奉安萬壽園。何柑惠就讀國三的孫子說,自小就知道,他有個沒有血緣但親如家人的「阿祖」。他堅持奉安那天一定要到,「因為那是阿祖的最後一個活動」,那天氣氛溫馨,如同阿祖生前溫暖的笑容。
何柑惠一家替林英傑製作追思影片懷念,岡山榮家在榮民節慶祝大會上播放紀念影片。何柑惠表示,林英傑總是記著榮家對他最後的照顧,榮家從住院到告別式,對於榮譽國民尊崇備至。此次代林英傑出席,也是表達對岡山榮家的感謝。何柑惠說,從他身上學到勤儉、體諒,能陪伴到最後,一切圓滿,覺得這世界充滿了愛。
圖說:今年春節,林英傑(右)到佛光山走春,參與大慈育幼院花車遊行。 圖/何柑惠提供
本網站由
佛光山慈悲基金會
建製.
高雄市私立大慈育幼院 版權所有 © 2011.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
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 大慈育幼院
TEL:(07)656-6305 FAX:(07)656-3848